按兵(按兵不动打一数字)

问答指南 生活 2023-11-17 11:56:29 101 0

  点击上方 “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务必要拖住日军按兵,使其不能以全部兵力猛攻旅顺。并且,必须阻止其横渡鸭绿江向中东铁路方向发起攻击,以便为正从西伯利亚和欧洲调来的预备队集结赢得时间。此外,须采取措施,防止敌人在辽河口、鸭绿江口以及附近地域登陆。若敌以重兵在辽东登陆,目标必为旅顺……此时,按兵我方应从朝鲜方向派遣掩护(旅顺方向友军之)部队。同时根据情况,袭击进攻旅顺之敌的侧后以及交通线。”

  ——俄罗斯帝国远东地区武装部队总司令,新关东州总督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1904年2月21日

  

反映鸭绿江会战景象的插画作品

  1904年仁川海战的硝烟还未散去,日本陆军第12师团一部便于当天在仁川登陆,此后便直奔朝鲜首都汉阳。

按兵(按兵不动打一数字)

  俄军在朝鲜只有少量开战后越过鸭绿江进行前沿部署的步兵,外加米辛科将军的3000哥萨克骑兵。由于俄军在南满的兵力严重不足,哥萨克骑兵发动几次徒劳试探性进攻后,便被库罗帕特金命令后撤保存实力。

  随着俄军的陆续后撤,日军斥候进展相当顺利。4月8日,日军骑兵前哨抵达了鸭绿江南岸的义州(现为朝鲜新义州市,对岸为按兵我国丹东市)。然而眼前的景象却使日军大吃一惊:原本配发的军用地图上沙洲密布,似乎徒步涉水即可通过的鸭绿江下游,此时却因为开春暴涨的洪水变成了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

  涉水过河是不现实的,因为鸭绿江对面绵延的群山是天然的防守阵地。这一消息上报到了黑木为桢处。日第一军司令部判断,他们即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敌前渡河的恶战。

  此时在鸭绿江的对岸,俄军东西伯利亚第3师和第6师已经集结了21个步兵营、6个炮兵连、1个山地炮兵连的兵力。外加从朝鲜撤回的米辛科部3000 余哥萨克骑兵和1个哥萨克炮兵连,总共拥有火炮62门。这些颇具一定规模的俄军看似可以与渡河的日军进行一战,此时却分散在宽达100余公里的防线上。因此,如何准确判断出日军的渡河地点,就成为了能否有效阻止日军突破的关键。

  

反映米辛科少将的挺进分队出发前,俄军的宣传机构拍摄纪录片的新闻绘画作品

  4月21日,第一军的主力在义州附近集结完毕,而搭载着第二军和独立第十师团的运输船队也已经抵达黄海,随时准备在辽东半岛登陆。战争的第一阶段终于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第一军在鸭绿江受阻,在辽东半岛登陆的第二军就会被孤立,依托内线铁路机动的俄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将日军各个击破。为此,大山岩命令第一军不惜任何代价,尽快突破鸭绿江。面对大本营不断的催促,第一军司令黑木为桢却一直以“准备尚未完成”为由按兵不动。

  第一军按兵不动是有原因的。在黑木麾下参谋部拟定的原计划中,渡河部队将在海军重炮的支援,从正面强攻安东。但面对发生了剧烈变化的水文条件,作战计划不得不重新制定。在派出大量间谍刺探俄军情报的同时,黑木命令第一军昼伏夜出,一切兵员和物资的调动都尽可能借道后方,不让俄军有判断日军主攻方向的机会。

  俄东满支队在鸭绿江北岸的防御核心区位于安东城下。其具体分为两个部分:沙河子一线和九连城地段。前者防区宽约17公里,驻有4个半步兵营的防守兵力,由东西伯利亚第3炮兵旅下属的1个炮兵营16门火炮和1个机枪连的8 挺机枪提供支援按兵;4公里宽的九连城地区东至叆河一线,则拥有6个步兵营和2 个炮兵连守备。

  在核心防区以外,从安东城以西至辽东半岛的貔子窝一线,约75公里的防御线上活动着米辛科少将的部队,共计3个步兵营和11个骑兵连。这支部队被用于防备日军从海上可能发起的登陆行动。而在叆河以东,由于该区域远离交通线,也没有可供大部队开进的道路,所以此处只部署了一些薄弱的兵力用于守备。东满支队的后备部队由卡什塔林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这支部队被靠后部署,兵力约有2个团规模(5个半营),并配有1个炮兵连。

按兵(按兵不动打一数字)

  鸭绿江北岸地形多山。俄军阵地有许多部署在山岗上,拥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视野良好,可以随意向鸭绿江与叆河上的目标射击。但这种优势只是自然条件上的,部署于此的东满支队,似乎并无兴趣修筑太多的工事和掩体。炮兵阵地没有储藏炮弹的掩蔽部,也没有靠前的隐蔽观察哨。在九连城防区内,多数步兵阵地仅有基本的步兵掩体,阵地与阵地之间甚至没有挖掘交通壕。

  与日军的枕戈待旦相比,对岸的俄军不但在工兵作业上异常松懈,其精神状态也不像是正和敌人对峙的军队。俄军士兵依然如平时那样,每日照常在江边饮马甚至进行操练,好像真把隔江相望的日军当做了不堪一击的“黄猴子”。由于极度轻视日军,俄军哨兵全无防范之心,对伪装成朝鲜渔民的日本间谍毫无戒心,甚至还主动索要渔获。正需要套取情报的日军间谍也毫不避讳,在痛快地给出渔获的同时,还主动和俄军搭话套取情报。很快,日军指挥部便摸清了东满支队的部署。于是,日军在汇总大量俄军情报之后决定绕开驻扎着俄军主力的安东县城,向俄军防守薄弱的左翼发起进攻。

  

在江上架设桥梁准备继续向北进发的日军炮兵部队

  为了加快浮桥搭设速度,第一军的工兵已于后方开始加紧建造浮桥的预构件,以便在水中快速组装。同时,黑木为桢手下的各师团长也依照指挥部的命令,向俄军据守的安东县城派出少量部队,做出准备在此方向渡河的假象。此外,经过充分协调,海军也将派遣炮舰于4月26日炮击安东城及附近周边的俄军阵地,以帮助陆军主力在真正的突击方向上尽快突破。这一系列的佯动成功的迷惑了俄军指挥官扎苏利奇。使其错误地认为,日军的渡河点将会在沙河镇一线(位于今日丹东市元宝区),与日军实际选定的渡河点九连城地区,相距近10公里之遥。

  28日夜,第12师团利用少数临时收罗和制作的小船,在上游的水口镇将部分兵力渡过了鸭绿江,向部署于此的俄军左翼部队发起攻击。猝不及防的左翼俄军很快不敌,被迫退守支流瑷河一线固守。消息很快传到了东满支队指挥部,但扎苏利奇依然坚持认为日军的目标是安东市正面,目前左翼受到的只不过是佯攻,不顾手下参谋的反对,拒绝向左翼派出预备队。

  至29日上午,日军出动工兵部队开始堂而皇之地在九连城江段架设浮桥。俄军虽然两次开炮轰击,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位置。很快,日军部署在对岸山坡反斜面上的150毫米臼炮群便开始射击,迅速压制了该区域数量有限的俄军炮兵阵地。

  

正通过浮桥渡江的日第一军士兵

  次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开始渡江。俄军炮兵在前一天的炮击战中损失惨重,在象征性的发射了几枚炮弹后便匆匆后撤,在此后的战斗中更是一炮未发。利用这一契机,黑木果断命令近卫师团和第2师团以全部作战兵力强渡。俄军虽然奋力防守,但由于缺乏炮火支援,对江中以密集队型渡河的日军毫无办法。战斗进行到中午时分,俄军最左翼的东西伯利亚第2团突然擅自撤退,日军第12师团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渡过了瑷河,占领了俄军侧翼多个关键的高地。友邻的俄军部队向日军发动反冲锋试图填补防线上的缺口,结果在日军的火炮压制下迅速化为泡影,同时也导致了俄军左翼的彻底崩溃。腹背受敌的俄军此时产生了恐慌,九连城北的山谷里挤满了丢下辎重急于逃命的士兵。很快,日军就占据了山谷一侧的制高点,旋即便开始向谷中倾泻弹药,给俄军带来了大量伤亡。

  5月1日夜间,安东守军才得知日军此时已经占领了近在咫尺的九连城,随时都有切断自己退路的可能。察觉到战局不妙,米辛科顿时就率领麾下的哥萨克骑兵开始后撤。左翼遭到日军全军突破、又失去了骑兵部队的支援,扎苏利奇顿时慌了手脚,连忙向辽阳发电求援。库罗帕特金在收到急报后下令扎苏利奇立即撤退,同时还派出3个营的援军前去接应。至此,俄军的鸭绿江防线彻底崩溃。

  

第一军鸭绿江渡河作战对阵图

  日军占领安东县城后紧随俄军撤退的脚步,于5月6日占领了安东以北的重镇凤城。

  凤城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为千山山脉横亘在面前,其虽不险峻,但道路却很崎岖。想要快速穿过这片地域,最近的通道唯有走凤城以北的山间道路。之后,往北经刘家河、通远堡,在突破摩天岭-寒坡岭一线后,便可进入辽河平原,兵临辽阳城下。

  休整数日重整各部以后,黑木为桢命令士兵修缮安东和凤城之间的道路,并开始在公路旁铺设一条窄轨铁道用作军事用途。尽管在原定的计划中,日军大本营认为在清帝国境内同俄国交战,应以尽量不刺激清庭使之发生不可测的事态为准则。但是联系到战争中的实际需要,这一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却得到了大本营的肯定。日本政府也应军部要求,抽调了在朝鲜修建京釜铁路的大量技术人员前往安东指导铁路的修建。这条军用铁路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改建和延长,成为了后来中国和朝鲜之间重要的陆路交通线“沈丹铁路”,并将在半个世纪后的共和国立国之役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日军跨过鸭绿江,这场战争的主场也转移到了中国东北的土地上。

  本文摘自《日俄战争全史》

  这是一本国内少有的完整论述日俄战争全景的专著,书中描述了110年前在中国土地上,两个帝国帝国主义强盗因利益关系大打出手的整个场景,详细剖析了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在势力扩张进程中走过的每一段历程。

  ↓↓↓点击原文链接快速购买

评论